2025年具身智能与大模型国际学术会议(EILM 2025)
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bodied Intelligence and Large Models(EILM 2025)
2025年12月19-21日 中国-成都
大会官网:www.iceilm.org
![]() | ![]() |
大会官网:www.iceilm.org 大会时间:2025年12月19-21日 大会地点:中国-成都(线上同步) 收录检索:EI Compendex✅Scopus✅ 截稿日期:2025年10月11日 (投稿请联系大会秘书) 审核录用:投稿后3-7个工作日 (早投稿、早审核、早录用) 点击下方按钮投稿报名 ![]() ![]() ![]() 投稿参会流程:按模板排版稿件—全文英文投稿—稿件审核—文章录用—支付版面费—1名作者免费报名参会—等待参会通知 投稿咨询:杨老师 173 9899 8540(同微信,加好友请备注“EILM 2025+姓名”) | 具身智能与多模态大模型的融合: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在机器人感知、决策与行动闭环中的创新应用、多模态具身学习框架,融合视觉、语言、触觉等多感官信息的感知与认知、基于大模型的机器人常识推理、场景理解与语境感知、智能体中的多模态信息表示与跨模态推理技术; 具身智能的仿真与训练平台:面向具身任务设计和构建的大规模、高真实性虚拟仿真环境、基于大模型的仿真到真实环境(Sim2Real)的迁移学习与自适应方法、分布式训练框架及优化算法,支持具身智能系统大规模高效训练、跨平台、多环境的仿真数据生成及增强技术; 具身交互与人类协作:利用大模型驱动的自然人机交互技术,如语音理解、手势识别、情感感知与表达、人类示范学习(Learning from Demonstration)与大模型结合的学习机制、具身智能系统在医疗、教育、服务机器人等场景中的协同工作与应用探索、交互式学习及自适应行为生成方法。 |
2025年具身智能与大模型国际学术会议(EILM 2025)将于2025年12月19-21日在中国成都召开。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,具身智能作为连接感知、认知与行动的关键研究领域,正逐渐成为智能体能够适应复杂真实环境的重要基础。同时,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、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推动了跨模态理解与智能推理水平的显著提升。两者的融合为实现更加自主、灵活且高效的智能系统提供了新的机遇。
2025年具身智能与大模型国际学术会议(EILM 2025)旨在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,聚焦具身智能与大模型在理论、算法及应用上的深度融合与创新。会议旨在汇聚高水平专家学者,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大模型增强智能体的感知和决策能力,推动机器人、自主系统、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发展,助力智能技术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拓展。
大会诚邀国内外高校、科研机构的专家、学者、商界人士及其他相关人士投稿参会!
主办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 承办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|
具身智能与多模态大模型的融合 | 具身智能的仿真与训练平台 | 具身交互与人类协作 |
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在机器人感知、决策与行动闭环中的创新应用 多模态具身学习框架,融合视觉、语言、触觉等多感官信息的感知与认知 基于大模型的机器人常识推理、场景理解与语境感知 智能体中的多模态信息表示与跨模态推理技术 | 面向具身任务设计和构建的大规模、高真实性虚拟仿真环境 基于大模型的仿真到真实环境(Sim2Real)的迁移学习与自适应方法 分布式训练框架及优化算法,支持具身智能系统大规模高效训练 跨平台、多环境的仿真数据生成及增强技术 | 利用大模型驱动的自然人机交互技术,如语音理解、手势识别、情感感知与表达 人类示范学习(Learning from Demonstration)与大模型结合的学习机制 具身智能系统在医疗、教育、服务机器人等场景中的协同工作与应用探索 交互式学习及自适应行为生成方法 |
具身认知与自主进化 | 伦理与安全挑战 | 创新应用与跨学科研究 |
基于大模型的机器人自我监督学习、终身学习与自主知识积累 面向动态、复杂环境的在线适应、行为生成与决策规划技术 神经符号系统(Neural-Symbolic)在具身推理、知识融合和行为解释中的应用 智能体的认知体系构建与认知能力演化机制研究 | 具身大模型的透明性、可解释性及其方法研究 物理交互场景下的安全约束设计与风险评估 人机协作中的隐私保护与伦理规范 具身智能系统在现实环境中的责任机制与安全保障 | 具身智能在元宇宙、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应用 脑机接口(Brain-Computer Interface)与大模型控制结合的具身系统设计 生物启发(Bio-inspired)的具身智能算法与机制研究 跨学科视角下的具身智能技术融合与未来发展趋势 |
所有的投稿都必须经过2-3位组委会专家审稿,经过严格的审稿之后,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,出版后提交 EI Compendex, Scopus数据库检索。
【投稿全流程】
投稿注意事项:
◆EI会议论文不得少于8页
◆论文模板下载:【Template Download】
◆会议仅接受英文投稿,如需翻译服务,请添加会议秘书杨老师微信(17398998540)咨询
◆每篇录用的论文可享受一名免费参会(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)的名额
◆付款后因个人原因撤稿,将收取服务费(版面费的30%)
◆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,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,作者投稿前可通过Crosscheck,Turnitin,iThenticate或其他查重系统进行自费查重(全文查重包含参考文献,不高于25%),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
◆会议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投稿,全程由艾思科蓝进行技术支持,请点击以下图标投稿。
1、会议投稿参会: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;
2、会议主讲嘉宾:申请主题演讲,由组委会审核;
3、会议口头报告:申请口头报告,时间为10-15分钟;
4、会议海报展示:申请海报展示,A1尺寸,彩色打印;
5、听众参会:不投稿仅参会,也可申请口头报告及海报展示(需提交摘要)。
类别 | 注册费(人民币) |
投稿注册(8页) | 4200元/篇 |
学生投稿注册(8页) | 4000元/篇 |
团队投稿(8页) | 3900元/篇 |
超页费(第9页起算) | 400元/页 |
海报展示/口头报告(需提交摘要) | 1800元/人 |
仅参会不投稿 | 1500元/人 |
★仅参会不投稿(团队参会三人以上) | 1200元/人 |
论文集加购 | 500元/本 |
版面费说明:每篇论文包含1个参会名额、1本纸质论文集(邮寄至联系方式地址处) 优惠说明:三人以上为团队价格;论文投稿除免费名额以外的其他作者参会,可以获得参会优惠价。 发票说明:所有款项均开具正规电子发票,参会可提供会议通知、参会/报告证明。 关于费用优惠申请等事宜,可联系大会秘书 杨老师咨询(173 9899 8540,邀请码:R5233 ) |
日期 | 时间 | 内容 |
2025年12月19日 | 13:00-18:00 | 报到注册 |
18:00-20:00 | 欢迎晚宴 | |
2025年12月20日 | 09:00-09:30 | 开幕式、致辞发言 |
09:30-12:00 | 大会报告 | |
12:00-14:00 | 午餐 | |
14:00-18:00 | 分会场1:分论坛报告/口头报告 | |
14:00-18:00 | 分会场2:分论坛报告/口头报告 | |
18:00-20:00 | 晚宴/闭幕 | |
2025年12月21日 | 09:00-12:00 | 学术考察(待定) |
大会秘书处:杨老师
联系手机(微信同号):+86-17398998540
邮箱:iceilm@163.com
添加微信请备注:“EILM 2025+姓名”
期刊名称:Human-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 (HCIN)
期刊简介:Human-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(HCIN,eISSN:2667-1336)是一本国际化的,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开放存取期刊,致力于传播 “以人为中心的智能系统” 中所有相关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,并提供以人为中心的计算与分析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算法见解。论文发表在施普林格 • 自然(Springer Nature)。
征稿范围:以人为本的 AI;以人为本的数据和管理;信息传播和建模;扩散源识别和网络分析;社会影响力分析;社区检测和动态、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检测;用户建模、个性化和推荐;负责任的 AI、公平性和可解释性。
期刊主编:李天瑞教授(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);徐贯东教授((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))
顾问委员:Masaru Kitsuregawa教授(东京大学,日本国家信息研究所所长);Philip S. Yu教授(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计算机科学学院)
期刊主页:https://link.springer.com/journal/44230
作者指南:https://www.springer.com/journal/44230/submission-guidelines
投稿链接:https://www.editorialmanager.com/hcin
>>>为鼓励科研成果的传播,本期刊暂时不收取文章版面费用
>>>本期刊设置“最佳论文奖”
HCIN期刊编辑部【电话: 173 2018 2488(微信同号); 邮箱: hcin@editorialoffice.cn】